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預約
尋覓貢寮海女文化
見證韻致與風采
貢寮的海女文化,傳承自凱達格蘭族。貢寮舊稱槓子,語音為山豬的捕獸陷阱,漢人至此地開發後,因見搭寮捕山豬,而稱槓子寮,1920年改名為貢寮。 貢寮的龍門里,原稱「舊社」,為凱達格蘭族的發源地,也是最大的聚居地。凱達格蘭族是標準的海洋民族,他們沿著海岸線向北發展,建立了丹裡(澳底)、撈洞(龍洞)、南仔吝(南雅)、金包里(金山)等聚落,一直到淡水、八里止。 凱達格蘭族在台灣北部海岸線的生活足跡有約3000年的歷史,乾隆中期後到來的閩南群族先祖與凱達格蘭族結婚、合作,開始學習海洋文化,男人學習捕魚技巧,女人學習沿岸採集。貢寮地區的先祖們靠海生活,與海為伍,將海洋經濟與海女文化的技藝代代相傳至今。
貢寮區的海岸線超過30公里,是北台灣最長的海岸線行政區,由北邊的龍洞灣開始,北勢坑、蚊子坑、船里鄔、美艷山、澳底、鹽寮、舊社、入桂、香蘭、卯澳、萊萊、大崛澳。只要是有人聚居的海邊,都有海女的分布,其中又以「龍洞」、「澳底」、「卯澳」、「馬崗」四個地區的海女最多,其中龍洞、卯澳、馬崗三區的女性,在早期幾乎就是海女的代名詞;而澳底雖為濱海地區,但區域經濟產業以農耕為主,故海女人數較其他三區少。
龍洞台語發音為「藍動」或「撈洞」,是平埔族語,意為潑猴,指該處潮流強勁。而位於龍洞北側的鼻頭角,正是太平洋與東海的分界線,即第一島鏈的台灣起點。龍洞灣是北台灣的浮潛聖地,龍洞岬更是台灣首選的攀岩聖地,該岩場為台灣最堅硬的四稜岩,因岩石堅硬有別,在海浪侵蝕下,形成海蝕平台、海蝕崖、海岬角及小海灣等,地質景觀非常豐富。 此處也是釣客們非常喜歡的釣場,龍洞釣場一支、二支相當知名。而龍洞南口公園及龍洞海洋公園,是台灣最早的海水游泳池,龍洞南口公園更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寵物海水游泳池。 龍洞主要分三區,北區靠近鼻頭角稱田寮,中心帶澳仔,南邊稱「臭腳倉」,其中以臭腳倉的婦女從事海女最多,龍洞岬的石花菜產量更是東北角之最。
導覽資訊:龍洞社區發展協會張理事長 0930-300-397
澳底舊稱「丹裡」,平埔族稱呼,地理位置重要,是大清時期開發噶瑪蘭經過的「汛塘」站,是最早有漢人開發之地,也是東北角中段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地區。澳底漁港更是日據時期到80年代,新北地區最大的漁港。澳底漁港清朝稱「琉球澳港」,當時有大量琉球漁船來此而得名。 澳底海女主要分小澳班級澳底班,小澳班的海女分布在澳底漁港西邊小澳附近一帶,討海範圍從小澳到美艷山一代海邊;澳底班的討海範圍則是澳底漁港南側一直到石碇溪出海口。
導覽資訊:新住民關懷協會林總幹事 0919-295-871
卯澳舊稱「泖澳」,因有榕樹溪、豬灶溪、坑內溪三條溪流經過,地形上由上俯視卯澳灣,像個兔子的耳朵,向國字的「卯」,因此得名,日據後期「泖澳」的水邊不用,改成卯澳,卯澳有個天然海灣,有「微笑海灣」的美稱。卯澳也是舊時代福連地區的買賣中心,以前有中藥店、雜貨舖、採白店、布莊、鹽批發處、麵店、魚產家工廠、米店等傳統商鋪。卯澳地區靠近山區亦有稻米耕作,自濱海公路通車後,人口外移使多數農田已停耕,然而在地婦女們主要的工作仍為─海女。卯澳灣內盛產九孔、珊瑚草、龍蝦、海膽等,夏天的卯澳灣風平浪靜,是海女們最安全的下海之處。
導覽資訊:
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潘理事長 0937-903-799
卯澳社區發展協會吳理事長 0910-322-178
馬崗原名「泖崗」,後稱卯崗,一帶台階地形由卯澳延伸至此,形成高崗地形,而名「卯崗」,光復後音訛,讀成馬崗,馬崗附近有洋寮鼻、三貂角、萊萊鼻三處岬角,當地人稱「卯鼻」。「卯鼻」海潮特別,三岬角漲退潮時間不一,更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點,特殊自然環境造就潮間帶豐富多元的海生動植物,其中又以紫菜、髮菜最為出名。 馬崗著名的景點「三貂角燈塔」正是台灣極東點,而馬崗漁村則是台灣的極東聚落。馬崗因為早期缺乏水源,開發也較晚,因此並無農業耕地,全村男女均以海洋經濟為生,婦女也人人都是海女。
導覽資訊:
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潘理事長 0937-903-799
海女採集的海鮮,春天不下海,在潮間帶採集石蓴(蚵仔菜)、滸苔(清池)、小海帶(露谷菜)、髮菜(頭毛菜)、小杉藻(茶米菜)。冬天以紫菜為主。夏天採蚵仔,下海採集石花菜、珊瑚草為主。潮間帶挖石鱉(鐵甲)、牡蠣,各式笠螺(淺灘)、笠藤壺、鬼爪藤壺(佛手)等。軟體動物的貝類更是多樣,需潛水的九孔、法螺、雞心螺、各式寶螺、千手螺、岩螺、芋螺、黑鐘螺、馬蹄螺、花般鐘螺、旋螺;珍貴卵巢的紫海膽、黑膽、馬糞海膽。蟹類有鏽斑蟹、鈍齒短槳蟹、條文方蟹、盾牌蟹。
走在岸邊,豔陽高照,海女們在岸邊辛勤的撿著海菜及蚵仔,如此炙熱的太陽沒有人能忍受,但海女阿嬤的頭上有著一頂頂的斗笠,太陽就算再辣,也穿不過斗笠上的上的細竹,而海女阿嬤的臉頰也依舊的白皙。
水鏡:早期漁民的潛水鏡,都是漁民自己製作,製作的素材有兩種,一種是用牛角刻製而成,另一種是用木材刻製,材料不同,製作方法一樣。因為牛角價格高牛角水鏡的價格也相對高,在50.60年代,一副牛角水鏡要價上千元。 水鏡的使用,戴水鏡之前,先用海岸邊有一種單葉蔓型的植物(又稱海脯姜),用手揉一揉之後在水鏡的內部擦一擦,有防霧氣的功能,讓在水中工作更順利,更有效率。
走海女阿嬤們在水下作業時,常常得徘徊在凹凸不平的岩石邊採集蚵仔或石花菜,一不小心就會被礁石給刮傷,所以手部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也因此市面上十分常見且便宜的棉紗手套成為海女阿嬤她們在下水時保護雙手的不二選擇。
走沿岸的礁岩中藏著許多現嫩多汁的蚵仔,但一個一個把牠們搬開來實在是太累了,這個時候小巧卻銳利的尖頭錘便發揮了它的作用,輕輕地敲一下蚵仔殼,鮮嫩的蚵仔肉近在眼前,能更有效率的採集蚵仔,讓海女阿嬤離蚵仔大豐收又更靠近了一步。
當海女阿嬤們在岸邊辛勤的採收著海菜時,採收起來的海菜要放哪裡呢?容易攜帶的畚箕讓海女們愛不釋手,不僅方便攜帶,體積也不大,而且還不用擔心東西掉出去,採收海菜時絕對少不了它。
潛入水中時,光是游泳跟採集漁獲就已經夠費力氣了,如果還要一手拿著採集到的東西,想必海女阿嬤一定會大喊吃不消,所以不如在腰間掛上一個小小的網子,抓到什麼就往裡面塞,能夠專心的作業,想必今日的漁穫肯定會更多的。
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預約
典藏貢寮 女力綻放!
典藏貢寮 女力綻放!
典藏貢寮 女力綻放!